轻标化趋势虽已宣扬多时,标化考试却仍是众考生的保底之策,新冠风险也阻挡不了考生们为标化奔波的心。与此同时,标化考试的“贫富差距”也进一步扩大,看似有违高校轻标化之初衷。


“轻标化考试”的呼声在近年日益高涨。今年,连哈佛、耶鲁等藤校也相继宣布取消标化考试或改为可选项。目前为止,约有1,650所美国高校已实行此政策。

           

图片来源于哈佛大学官网

大学们取消标化成绩,是为了更加多元而综合的考察学生能力,不以成绩论英雄。但这一初衷看似“政治正确”,实际却给备考学生们造成更大困扰。

一来,考生普遍认为标化考试成绩仍将与大学录取和奖助学金挂钩,对标化成绩仍旧无法放下执念。而的确仍有名校鼓励申请人提交标化成绩,比如哥伦比亚大学,不强制但鼓励学生递交SAT或ACT成绩,并将其作为有价值的筛选依据。

这也导致标化考试热潮仍在继续,疫情也未改变现状。

正如College Board《2020 SAT年度报告》显示,今年参与SAT考试的考生依然有近220万人,与2019年的222万余人几乎持平。

《2020 SAT年度报告》

更为重要的是,取消标化成绩后,连美国本地学生都发现:备考更难了。

据波士顿邮报报道,学校们虽然明面上取消标化考试,却隐形地加剧考生之间的差距。特别是在疫情之下,那些对标化成绩仍有执念的富裕学生,跨越半个美国争抢考位,而经济能力较弱的学生只能在病毒面前“望而却步”。

名校申请标准更模糊了

取消标化成绩后,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“坐躺等offer”。

你的GPA及校内排名如何?高中课程表是否有AP课程,成绩如何?你的推荐信是否够具说服力?疫情期间,你是否坚持参加了科研项目、线上公益活动、远程实习?

可以说,取消一门标化成绩,却为考生却补上了若干个考核标准。

而且美国大学申请向来注重候选人的软技能,但软技能的培养却花费不菲。

去年,美国爆出若干起大学入学欺诈舞弊案:女孩家花120万美元,让根本不会踢足球的她摇身一变成为足球明星,进入耶鲁大学;还有一位从没有划过船的学生,父母花费了20万美元借用别人的赛艇比赛照片,以证明其体育专长,他因此成功进入南加大。

这些巨额舞弊案牵连甚广,不禁令人感叹:培养一个“软硬技能兼备”的大学生实在是需要“矿中矿”啊!

曾有中美母亲核对经济帐后发现:中国母亲每个月给孩子报的学术班能烧掉一个名牌包,美国母亲给孩子报的体育班能烧掉一个名牌包,所以中美老母亲最后其实殊途同归——都没有几个名牌包。

在以往有标化成绩时,还可以有一些摸得着的参考系,但废除标化成绩后,这些参考体系变得更为模糊。

特别是作为学术成绩一向优异的亚裔学生来说,尤其头痛。

尴尬的亚裔学霸

再回看College Board《2020 SAT年度报告》,亚裔学生依旧在标化成绩上屹立不倒。24%的亚裔学生达到总分1400分以上,这意味着有将近54000人成绩基本达到Top50大学的门槛。

《2020 SAT年度报告》

亚裔1217分的SAT平均分在所有种族里位列第一,比总平均分1051高出了166分,比排名第二的白人(1104分)高出了113分。数学是我们的绝对优势,平均分高达632分!

《2020 SAT年度报告》

话虽如此,但高标化成绩也带来了烦恼:美国大学对亚裔学生的标化要求远超其他种族。比如2018年,斯坦福大学录取亚裔学生的SAT分数比非亚裔生高出94分,康奈尔大学高出90分,哥伦比亚大学高出78分,几乎所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学,对亚裔学生的SAT分数要求都要比其他族裔高出很多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近日美国联邦上诉法院维持“哈佛大学在招生方面没有歧视亚裔美国人”的裁决。




在线咨询

咨询电话:400-8868-195
扫码添加微信咨询: